2014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4〕8號)。該通知明確了質檢系統內整合評審中心、建立以資產為紐帶的特種設備專業檢驗檢測集團, 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事業單位的改革迫在眉睫,計量校準市場化的特點日益彰顯。
根據財政部《關于清理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20號)精神,自2017年4月1日起,全國各級質檢部門停征涉企計量器具強制檢定收費,強制檢定停征政策的出臺,代表著法定計量機構瘦身回計量檢定,也代表著計量校準將全面走向市場化體制。
一、計量校準市場化建立的背景
1)計量校準市場市場化滿足了我國對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承諾的要求
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WTO/TBT)要求各成員國必須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原則,開放校準市場。一些西方國家為了在這個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政策上都給予本國校準機構大力支持,幫助其成為自主經營、按市場機制運作的校準檢測服務機構,于是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校準、檢驗跨國公司(如SGS、TUV、UKS、UL等)。這些機構的發展不僅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還直接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目前,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背景下,可以利用這種技術優勢,根據WTO的規則合理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以更好地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WTO要求校準、檢測領域必須按市場機制運行,同時也必須開放本國的計量檢測市場。
2)計量校準市場市場化滿足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要求
對計量服務市場而言,國家將強檢計量器具和非強檢計量器具分別管理,也正是因為強檢計量器具如按市場機制運作,會出現市場失靈現象。因此,需要政府加強調控。如貿易結算用的計量器具,由于消費者在獲取計量器具的合格與否信息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且消費群體的不特定性,導致市場機制無法保證雙方的公平交易。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幫助消費者獲得此類信息。而非強檢計量器具計量服務的受益者一般是企事業單位自身,該類服務具有典型的競爭性和排他性,因此,宜由市場機制來提供。
3)計量校準市場化是消除了現有計量管理體系的弊端
我國現行的計量管理體系的主要特征是行政性壟斷。行政性壟斷是以政府名義實施的市場禁入,不同于市場經濟形式的壟斷形態,比如由于創新形成的市場壟斷、由于競爭實力形成的市場壟斷等。由于行政性壟斷能夠排除壟斷經營者的所有當期和潛在的合法競爭對手,因此,它常常導致經濟行為扭曲,經濟效率低下,抑制計量服務產業的供給和需求。更嚴重的是,長期的行政性壟斷所形成的特殊既得利益,由于收費制度滯后和行為慣性,將妨礙計量行業對技術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作出靈敏和有效的反應。如計量服務市場的資源配置不合理,計量技術機構存在“低、小、散、重、弱”的格局。技術機構普遍缺少市場主體意識,不善于從社會和市場需求角度去發現和開拓新的業務等。
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中相互制約的壁壘逐漸被打破。計量法制、技術也正趨于國際化,開放本國的市場,在校準、檢測領域必須按市場機制運行。因而,校準市場的開放是我國融入世界貿易的必然要求。
二、計量校準市場化的作用
1)首先是價值觀念的作用。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是發展計量校準市場的主要條件。同時在各地區、縣、市檢測所要避免重復購買計量標準器具,而應充分發揮本地區計量標準器具資源的價值。
2)其實是增加橫向聯系的作用。計量校準的信息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技術的方方面面,只有通過信息交流,相互之間才能實現良好的合作,促使國民經濟聯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將計量與全社會各部門、各企業聯系在一起。
3)再是服務得到了改善。計量校準市場形成后,計量校準技術、信息和有關服務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參與流通和競爭,買方必然要對信息和技術的可靠性、公正性、經濟性等提出嚴格的要求。而“銷售者”則必須采取相應的手段,保證“商品”達到一定標準,為買方提供合乎標準的服務,有利于提高計量校準人員的素質。
4) 最后促進了信息成果的轉化。計量校準市場化的發展,能促進新產品、新技術和計量檢測信息的利用,加快了向社會生產力的轉化,促進了計量檢測部門的發展和計量科研成果的轉化。
所以,在新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下,校準市場的開放,校準資源、技術、人才、服務的競爭,帶給我們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只有適應市場運行機制,立足于自身,優化整合社會計量資源,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更好地做好服務,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校準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 “互聯網+”概念
“互聯網+”是面向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互聯網+從“互聯網+傳統行業這一基本出發點不斷延伸,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優化或重構傳統行業體系與模式,從而幫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社會生產力提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為了進一步提升國際經濟地位,優化所處國際經濟利益分配鏈條的位置,互聯網+稱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研究熱點。2014年11月,在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口號,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新工具。
結合現如今市場環境,以及國家對于計量校準的重視程度,“互聯網+計量”已成為必然的市場趨勢,如何服務于客戶需求,充分利用資源,也成為現如今我們計量人共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